新华网体育成都7月23日电(王梦)关于攀岩,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汤姆克鲁斯《碟中谍2》中在岩壁上灵巧地移动跳跃?还是最近奥斯卡获奖纪录片《徒手攀岩》里的让人揪心的视觉震撼?
别被这些影视作品的极端呈现吓到了!相对于以上在自然岩壁上攀爬的极限运动,如今参与人数更多、被奥运选中的则是在仿自然人造墙壁上进行的室内攀岩。这项运动打动奥委会的不仅是年轻和时尚,更是较高的安全系数。
同样,在攀岩入奥后,也给这项运动带来了可观的连锁反应。而作为一项小众又年轻的赛事,如何借助奥运延展自身的文化和商业空间并走向大众,成为业内人士最关注的话题。
一项年轻的赛事
攀岩运动有着年轻的历史和年轻的参与人群,对于越来越“老龄”的奥运会来说,迎接攀岩入奥的背后正是看中了这股新鲜血液的年轻和时尚。
攀岩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算不上百年赛事。而在国内,1987年中国登山协会派遣登山运动员到日本学习,被视为攀岩运动引入中国的标志,至今已有30余年历史。
对于攀岩界,具有分水岭意义的一件事是,上世纪80年代,法国人弗兰西斯发明了可自由装卸的仿自然人造墙壁。脱离了对于郊外自然岩壁的依赖,让攀岩这项运动得以在城市内落脚。自此室内攀岩以健身中心或俱乐部模式进行的商业化发展拉开了序幕。这也成为如今观众可以在奥运会上一睹其风采的必要条件。
潮流又刺激的先天特性,加上不断完善地安全条件,使得这项运动成了年轻人的宠儿。中国登山协会发布的《2018中国攀岩行业数据报告》,给出了清晰的攀岩爱好者画像:平均年龄30.93岁,73%是本科及以上学历,超过半数分布在北上广。用几个词加以概括就是时尚、高消费、高学历。
无疑,这也是国际奥委会愿意吸纳这项运动的原因。在国际奥委会第134次全会上,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说:“巴黎奥组委提议新增的四个项目(包括攀岩在内)完全符合《奥林匹克2020议程》精神,因为它们有助于实现性别平衡、更具都市气息,并提供了与年轻一代交流的机会。”
入奥后的连锁反应
在国内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下,攀岩“登堂入室”成为奥运会“必选项”后产生的连锁反应是惊人的。对此国家体育总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攀岩攀冰部部长历国伟经常举的例子是,如果说攀岩产业是一支股票的话,入奥是非常利好的消息,消息一出来就是百分之百的涨停。
攀岩出现的第一次“涨停”即是2016年8月国际奥委会确认攀岩将成为2020东京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自此攀岩便迅速被纳入了国家的竞技体系,重要表现是,2017年的全运会以及此后一些省运会都将攀岩作为了正式比赛项目。
与此同时,攀岩国家集训队、教练团队也开始完善。国家登山管理中心在2017年申请到部分转移经费,建了十支国家集训队,并开始了大规模的跨界跨项选材,从4600多人里遴选出大概有200多名国家集训队的队员。其中又在所有集训队中挑选出20人作为国家一队成员,由新组建的含有英国、俄罗斯、韩国等攀岩强国外籍教练的复合型国家教练团队精准培养。
市场方面,为了促使这项运动的可持续发展,攀岩协会2018年推出了中国攀岩联赛,作为以赛代练的平台,帮助国内攀岩团队提升竞技成绩。由此也促使商业攀岩场馆近几年持续以15%-20%的速度增长。
6月份在瑞士洛桑召开的第134次全会上,国际奥委会原则性同意巴黎奥组委提交的2024年奥运会增设攀岩等4个项目的提案,再一次推动了攀岩这支“股票”的涨停.
“相比于东京奥运会产生的两块金牌,巴黎奥运会拟新添加的速度单项则使这个项目最终会有四块金牌的产出,参赛人数也将大幅度增长。”在厉国伟看来,这些消息对于攀岩运动长期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
机遇之下,攀岩运动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国家队不仅希望做到参赛,如何真正提升竞技成绩,实现在奥运攀岩赛场奏响国歌,成了目前最大的挑战。”厉国伟坦言,从长远来看,国家攀岩队对于2024年还是非常有信心的。
攀岩的大众化空间
作为从登山运动中派生出来的攀岩,也传承了其不畏艰险、顽强拼搏、勇攀高峰的挑战精神,在群众体育领域吸引了大批爱好者。如今,室内岩馆安全防护设施的不断完善以及市场上理性适中的费用,也让这项小众运动有了大众化的空间。
热爱攀岩的某著名互联网企业创始人周鸿祎,把攀岩精神落地成为公司的“挑战文化”;知名企业家、探险家王石曾把家里的地下室自己改装成了一个小的攀岩馆,每天早上起来当20分钟的“蜘蛛”,挂在“岩壁”上。
“运动员在每次面对攀爬路线时,要进行思考,除了锻炼身体体能,还能磨练意志、锻炼思维。这也是为什么这项运动吸引年轻人的原因。”成都一商业岩馆教练告诉新华网体育,另外一方面,攀岩运动对装备的要求相对不高,一开始入门可能也就是一双攀登鞋,然后是安全带和镁粉袋,成本在千元以内。
针对记者将攀岩和同为小众运动的奥运马术的类比,厉国伟则表示攀岩更接近游泳。“相对于更小众的奥运项目马术来说,攀岩则更接地气。没有马匹、马场的严格限制,攀岩只要一块场地,一双攀岩鞋就可以很轻易地参与到这项运动中。”厉国伟表示,在消费层面攀岩也不像马术那么奢侈,和如今大众办张游泳卡、健身卡一类的费用差别不大,总体上说属于比较时尚和接地气的。
据厉国伟介绍,如今国内攀岩运动的参与人群中,大概可以划分为专业运动员、大专院校学生、部分白领爱好者和青少年群体。其中参与最多的是青少年群体。每年由登山协会主办的全国青少年攀岩之星系列赛在全国的近100场赛事中,大概有10万人参与其中,构成了这项运动的主要参与人群。
有了奥运对这项运动的长期效应,加上已经拥有的良好参与基础,攀岩能否借势生长,真正发挥出自身潜力,留给我们了很大的想象空间。